11月18日至24日,在日中经济协会会长、丰田汽车名誉董事长张富士夫的带领下,由178名日本经济界人士组成的日中经济协会代表团顺利完成中国之行。据悉,本次访华团是中日关系因钓鱼岛问题陷入低谷后,日中经济协会时隔两年,向中国派出的首个规模超过百人的大型访问团。
主管经贸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汪洋19日下午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了该代表团。汪洋指出,中日互为重要近邻,推动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日方应正视和妥善处理有关突出问题,为改善发展中日关系做出努力;希望双方进一步深化经贸合作,走互利双赢、共同发展之路。
日本商界期待中国市场
自2007年以来,中国一直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12年,日本对中国的外贸依存度达到19.7%。
不过,在日本问题专家陈言看来,这样的成绩并非“优秀”。“中日贸易额在过去10年里出现过3倍的增长,但比较来看,过去10年,中韩贸易额增长了7倍,中国与澳大利亚之间的贸易规模增长了13倍,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规模也有7倍左右的增长。对于中国来说,中日贸易其实已经落后。”他说,“但即便如此,中日贸易总体上呈现增长趋势,直到中日政治关系骤冷,这种状态被打破了。”
自1975年以来,日中经济协会每年都派团来华,只有2012年的行程因日本政府执意“购岛”而首次被迫取消。与此同时,中日经贸数据也出现明显下滑。
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0月,中日进出口贸易额较去年同期下降7%,这让在国内市场看不到希望的日本企业更加焦虑。
日中经济协会今年重启访华团,主要任务很明显:希望通过访问促进日中经贸关系,修补“购岛”事件对两国经贸关系造成的严重损害。
日本经济界人士认为,目前,中日经济已经开始朝着回暖的方向发展,期待此次访问能推动日中之间业已趋向恢复、改善的经济往来能够得到进一步扩大,并可借此为改善两国关系助一臂之力。
作为代表团团长的张富士夫表示,日中民间团体应发挥经济界作用,加强双方工商界对话与合作机制建设,为双边经贸关系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政冷经热”并非常态
中国贸促会会长万季飞在会见该代表团部分成员时表示,日中经济协会长期致力于发展中日友好关系,为双边经贸关系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当前敏感局势下依然组织如此大规模的代表团访华,充分证明了日中经济协会愿意为推动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做出自身努力。中国贸促会愿与日本经济界同仁一道,通过一系列交流活动,为打开当前的困难局面寻找契机,为中日经贸关系的不断发展不懈努力。
据了解,日中经济协会是日中友好团体之一,在双边经贸关系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虽然日中经济协会代表团来华访问的意愿是好的,但能否得偿所愿并不取决于中国。
此前,中日关系曾在一段时期内呈现“政冷经热”的状态。但“购岛”事件造成的恶劣影响已证明,“政冷经热”并不是一种稳定的状态,并不是双边关系的正常状态。
“如果这样下去的话,中日贸易估计还会有更大的下滑。”陈言对记者表示,贸易下滑问题解决起来也就更加不易。实际上,日本的节能环保、养老医疗等产业本该在中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只是因为中日关系不顺畅,这些产业的合作同时受阻。
继续分享中国红利?
“没有新的业务,中日贸易增长就会变得更加困难。”陈言说。
但在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张季风看来,中国市场对于日本的意义重大,即使受到两国政治关系的影响,日本也不可能降低对中国的重视程度。
巧合的是,此次代表团访华恰逢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结束不久,中国公布了综合改革方案。有分析认为,在此背景下,日本企业希望从“中国机遇”中获益,担心因为中日关系处于低谷而错过搭乘中国经济发展快车的机会。
“这种高层次、大规模的企业交流必然会促进中日经贸关系的好转,来访的不少企业高管都是直接负责在华业务,不排除马上就有具体项目合作的可能。”张季风此前判断。
显然,业界的判断并非无稽之谈。但仍需注意的是,目前,在钓鱼岛问题上,日本政府依然无视中国立场,坚决否认存在争议。相关专家认为,民间的努力只是一方面,日本政府的态度和做法使中国经贸往来恢复热络的前景更加渺茫。
■本报记者 徐淼
《中国贸易报》2013年11月26日
http://www.chinatradenews.com.cn/founder/html/2013-11/26/content_43272.htm?div=-1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