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长是日本企业的一大特点。像东芝、日立的历史都在百年以上,即便是松下、夏普也有几十年的历史。“老字号”多,主要就在于日本企业大都是“百足之虫”,不会轻易倒下。
东京街头的家电量贩店,没完没了地在“降价”、“清仓甩货”。这十几年,日本不少家电巨头由繁荣转向衰败。前些年的日立巨亏,去年松下夏普的尴尬局面,让人看到了日本这些生产家电的机电企业有着不少难处。
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果我们从更大的一个角度去观察日本的话,会发现今天的日本机电企业大都已经转型,特别是转型好的,其效益也高,而那些一心仍在做家电的企业,则往往输得很惨。
机电企业另一面
这些年日本街头东芝的广告还是那么多,但量贩店里东芝的产品明显不如过去那么气势磅礴了。
秋叶原的各个大卖场,东芝的电视、电脑、洗衣机、电冰箱也还都摆在显要的位置上,但和以前大都日本制造相比,如今已经基本上都是产自中国了。
“生产电视真的没什么利润!”几次见到东芝在华负责人的时候,对方都是这样说。情况也大体能理解。日本各个电视厂家都在中国生产电视,也都拿回去卖,看看松下、夏普的亏损,就知道东芝不会在电视上有太大的赚头。即便是中国、韩国的厂家,在电视上能有较好利润的也没有几个。看似韩国厂家挺风光,但主要是有来自手机方面的利润。
去深圳看了东芝的电冰箱及洗衣机的组装线。年产冰箱50万台、洗衣机70万台,这些产品主要返销到了日本,一部分出口到了其他国家,在中国销售的不是很多。
东芝空调2013年4月刚刚起步,目前是20万台的产量,估计2015年能达到100万台。从产量及向日本的返销量来看,这个量维持在日本市场上的占有率是足够的,但和中国市场比起来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不过,“家电在东芝集团中所占的比例不到10%。”东芝(中国)有限公司公关部长吉勤颇为自得。
那么,生产哪些产品才是东芝的主业呢?如果去日本看看的话,走进东京滨松町东芝大楼,人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和家电没有关联的各种处室。比如半导体、电梯、数码产品、电力等等。综合机电企业是由这些成分代表的,而家电仅仅是东芝业务中很小的一部分。
这种情况也能从日立等企业那里看到。日立虽然还有空调、冰箱、洗衣机,但今天的日立主要是制造发电机、电梯、铁路车辆的企业,家电在日立公司业务中所占的比例不到10%。
也正是因为这些,在家电效益差的时候,其他方面的业务盈利能力能够迅速补上,企业也能够从经营的困苦中走出来。
痛苦的多种经营
今天我们看到的东芝、日立获利颇丰,战果累累。但正像大多数企业一样,谁在某个领域获得了巨大成功之后,都不会轻易转过头来去干一个和自己并没有太多关联的新事业,日本企业也一样。
我们看到的松下大概就是这样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到了大阪,似乎就是到了松下电器的世界。日本最新的液晶电视厂房、等离子电视厂房,都集中建在了大阪周边,记者并不能轻易进去采访、拍照。几年前和松下的员工谈到电视时,他们充满了自豪——世界最大的平板电视是他们开发出来的;在平板电视的产量上,松下也一直名列前茅。
有一件事曾让松下的电视负责人看到后感到十分惊奇。在美国市场,他看到美国消费者在买萝卜白菜的推车上,放上了一台液晶电视。那电视或许不是松下品牌的,但将买电视和买萝卜白菜相提并论,让开发及生产电视的人,感到十分地不适应。
“看美国人的消费方式,这样的电视不过是放在车库中,修车或者是周六周日做家中的零活时,顺便看看的,它们已经没有了日本的那种耐用消费品的感觉。”这位负责人说。
“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以现在市场上的销售价格,想从电视机那里挣到钱,差不多和卖萝卜白菜一样,想多挣是根本没有希望的。”
但这个简单的道理,并不是看到市场情况后就能明白的。松下在过去数年里,在等离子电视上的数千亿日元的投资基本输干净了,由于在等离子上的投资太大,使得其在液晶电视规模上落后于韩国及台湾厂家,电视一项让松下连续两年亏损巨大。
夏普的情况也差不多。和松下相比,夏普的产业链条更短,企业问题更大。如果松下、夏普有东芝、日立那样长的产业链条,问题解决起来也就会简单很多。
但松下也不是没有破解之道。松下总裁津贺一宏就说:“在汽车零部件领域,我们将会做到2万亿日元规模。”
在今天的日本,汽车依旧是最重要的产业,在其相关的音响、导航设备、电池业务等方面,松下有自己独到的技术,今后能为汽车提供更多的电子零部件,这就能让企业有扭亏为盈的机会。
“1953年,丰田汽车需要让车上装载的收音机噪音小一点,这时他们想到了松下,随即来松下探讨解决方法。从那个时候起,我们就和汽车结下了不解之缘。”津贺谈松下与汽车的关系时这样说道,其历史要比津贺本人的岁数大出很多。
所以,尽管松下一年亏损7000亿日元,但日本的投资者、消费者并没有放弃对松下的希望。相对来说投资者们觉得夏普的问题更难解决,原因在于夏普的产业链相对要短。
但从家电转化成为一家名副其实的综合机电企业,松下的路也将会漫长而曲折。
日企,就靠“杂食”
历史长是日本企业的一大特点。像东芝、日立的历史都在百年以上,即便是松下、夏普也有几十年的历史。至于有数百年传承的企业,在日本也绝不是少数。
日本“老字号”多,大概和其经营内容的繁杂有着较多的关联,换句话说,日本企业大都是“百足之虫”,不会轻易倒下。
十几年前,去名古屋采访过一家主要生产缝纫机的企业“兄弟工业公司”。之前总以为那里就生产缝纫机,去了工厂一看,他们也在生产卡拉OK用的机器,那时整个日本正流行唱卡拉OK,而且中国似乎也很受影响。再看看,他们还在生产传真机。
今年5月在北京见到兄弟公司在华企业的副总裁尹炳新时,看到他在推荐复合打印机——一种集传真复印扫描打印为一体的新型办公机器。
前些年,在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的时候,兄弟公司的缝纫机在中国生产销售,占有了很大一块市场。但在中国IT经济起步发展后,该公司抢先在这里开始研发生产复合机,及时地应对了中国市场。
“市场变了,企业的生产内容就要变。我们公司靠生产缝纫机起家,但绝对不是只生产缝纫机。‘一招鲜,吃遍天’的方式在日企这里是吃不开的。”尹炳新说。
兄弟公司在日本是家中型企业,但其业务就涵盖缝纫机、复合机、产业机械等多个拳头产品。说到松下,更包括家电、汽车零部件、电池等横跨几个产业领域的业务内容。至于东芝、日立,数十万员工,数万亿日元的销售额,让其业务范围更为广阔。
在中国,我们还很难找到有如此复杂业务内容的企业。便是学日本学得较为成功的韩国,比较一下三星、现代,它们与日本的东芝、日立及丰田相比,业务也相当单一。如果和美国比,情况就更清楚了,在美国恐怕找不到像日本企业这样“杂食”的企业动物。
但日本企业是否在盈利方面做到了让世界瞩目呢?这个恐怕还差很多。能保证拿到5%的利润率的企业,在日本算是很不错的了,10%是很多企业家追逐的目标,目前综合机电企业能做到这点的还不是很多。要维持企业不倒,往往就须在利润率方面做出牺牲,这或许是日本企业需要反思的地方了。
《环球》2013年7月1日
http://news.xinhuanet.com/globe/2013-06/28/c_132482224.htm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