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2012年5月18日
http://japan.people.com.cn/35469/204558/204562/7821300.html
人民网北京
日本经济的中心在调整,就像日本曾经有过纺织业、钢铁业极度繁荣的时代一样,今天他们已经走过了以电视等电子产品来代表日本经济的时代,在寻找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如果没有太大变化的话,新材料、零部件也许是日本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
到了这个时候,电视等最终产品也许已经不是日本产业的代表。电视等最终产品需要企业打广告来维护良好的形象,需要应对消费者的各种服务需求。而原材料、零部件基本上不用考虑这方面的问题,只要能保证做好自己的材料及零部件即可。最终产品出了问题是组装厂家或者是品牌厂家的事。日本企业也似乎有信心在原材料上、在零部件上保持相对先进的研发态势及生产能力。
(一百年前,日立是从这里创业的。)
日企缺少了提供平台的概念
从技术角度看,日企至今是世界上专利最多、生产管理最严格的企业之一。但是日企大多已经不再是世界最新潮产品的制造者了。眼下世界最流行的产品,苹果iPhone及iPad应该名列其中,但我们基本上没有看到日企开发出这样的产品来。
很多人对索尼有过期待,那里的业务和电脑、电视、游戏机、手机、音乐及电影内容均有关系。索尼开发出平板电脑,把所有业务都统合到一起的可能性最大,但索尼却未能实现人们的期待。和索尼在很多地方业务相同的松下,同样在这次产品竞争中,让太多的人失望了。
日本技术的一个比较大的特点是,非常适用于模拟时代,或者是从模拟刚刚转换为数码的时代,是以单独的,不具有共同性为其特点的。索尼的零部件根本没有考虑提供给松下用,尽管两家都生产电视,但主要零部件并不通用。这样做让其产品价格高出一些,但也避免了一伤俱伤的情况,特别在市场可以无限扩大的时候,这种竞争让日系企业有足够的技术能抗争外来势力的侵入。
产品大致相同,让日本能出几家国际上十分著名的企业,如在电视方面的松下、索尼、夏普、日立、东芝等等。消费者不用太多地去考虑品牌问题,只要是日系品牌就足以保证其质量完好,以至于到了后来,中国生产的日系品牌电视同样非常耐用,能够出口到世界各地。
结果人们发现,日系品牌忽然不需要太关注品牌建设了,大量品牌拥挤在同一个消费品市场上,产品内容大同小异,价格基本相当,没有太多的新特点,甚至失去了创新的动力。比如在互联网已经非常流行的时代,想用日系品牌的电视直接连接互联网似乎根本不可能。日企电子产品大多数与造型、与时尚无关。
是苹果的出现,给了日系电子厂家的经营模式以很大的打击。苹果公司管理的是设计及品牌。世界上任何一种技术、零部件都可以在这里派上用场。美国苹果仅有一家,就像仅有一家微软、英特尔、谷歌、脸谱一样,一个业内只有一家企业,而不像日本存在多家竞争的局面。美国技术主要表现在其内容上,能让任何国家使用这种技术,而不像日本企业那样提供一种制造出来的产品。技术特点的绝对不同,在美国企业大赚特赚的时候,一些日本企业江河日下了。
转向新材料、零部件,寻求新机会
让索尼学习苹果,就算是生产出了同样性格的产品,索尼也不一定能卖得过苹果,想追求现在苹果能拿到的利润也绝非简单一件事。
日本企业毕竟在过去有过大量的基础研究,能在新材料的开发上、新零部件的制造上打出一个新天地,它们并没有因为苹果等劲敌的出现而太过紧张。
“今年日本缺电,人们开始注意购买让人感觉凉爽的衣服。”日立公司一位高层说。前两年是保温产品在日本大为流行,今年则是凉爽、去汗臭的产品很可能走俏。新人造纤维能解决让汗水迅速从布料上渗透过去的能力,让人不觉得过于燥热。一些新产品已经准备推出。更多的如工业方面的革新性新材料,则在研发中。
“从过去的物理方法转变为以化学方法为主,这是这轮新材料革新的重要特点。”日立方面的人士说。物理方法比较容易模仿,到了化学方法后,成产过程中的诀窍更多,研发起来更加需要时间,解密所需要的费用与研发相比并不会差多少。先行研发者能够一定程度保有其成果,这样在价格的决定等方面,掌握着主动性。
在新时代里,日本企业只管提供新材料、新零部件,而无需为产品形象花钱,也无需直接面对消费者。这个世界只要还有发展的余地,便有对新材料的需求,而其他厂家想学,不一定能学得到。日本厂家肯花时间、花经费做这方面的事,是因为小算盘已经打了几遍,发现这才是下一步日本应该走的路子。
也许日本将要迈出的新步伐与过去相比不够让人震耳欲聋,普通人已经看不到张扬的日本最终产品。但现在日本似乎已经决计走向这条路,在新材料新零部件的研发上,日本在疾行,今后这方面的比重将更高,一个以新材料、零部件的生产为特点的日本,就要出现在我们面前。
(本文作者陈言 为日本问题专栏作家/日本产网站CEO)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