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是日本财年的最后一天。在就要迎来新的一个财年的时候,很多日企对2011年度的收支情况做了大致的估算。这种估算结果通常不会在日后有太大的修改,也基本上可以用这些数据对过去一年的日企经营状况作出定论。
如果看松下公司亏损7800亿日元,夏普亏2900亿日元,索尼亏2200亿日元,NEC亏1000亿日元的话,人们会认为日本机电企业一筹莫展,似乎已经危在旦夕了。
但是也有一部分企业,日本国内外并没有充分注目。比如,2011年日立利润将达到2000亿日元,三菱电机为1000亿日元,东芝650亿日元,富士通也能赚上350亿日元。
看日本机电行业需要对多个企业进行观察。不能因为松下、夏普等比较著名,看到它们巨亏,便以为日企已经江河日下。我们还需要看到在21世纪在走完了前十年后,日本机电企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电视数码阶段已经过去,企业赚取利润的领域开始向社会基础设施等方面转变。这个转变通常不太为普通消费者感知,但日企的确是在这个领域不断扩展着,如果不受日本厌华舆论及价值观外交的影响,今后可持续增长的空间很大。
地震洪水并非亏损的最重要原因
新关键词:中国与社会基础设施
让日立、三菱电机、东芝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取得较高收益的原因,我们认为是以中国为中心的新兴市场,在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上,给了日资企业新的机会,凡是顺应了新兴市场需求的企业,即便在电视、半导体方面存在问题,也即便遭遇了地震洪水,但最终还是能振作起来。
东芝(中国)桐山总裁说,该集团在泰国有10家工厂,全部遭遇了洪灾,到现在也还有6家工厂未能恢复生产,受灾可谓相当严重。东芝是电视厂家,更是半导体的重要厂家。东芝能在这次天灾及产业结构变换中取得成绩,用桐山总裁的话来说,是“在社会基础设施,如电梯、火电、水电、送电等方面,保持了良好的效益和收益。”如果没有这部分较高的效益,东芝也许会被归入到松下阵营中去。
在重庆市,日立(中国)有限公司大野信行总裁发表企业战略时,把2015年的在华销售额目标从2010年的1000亿人民币,提升到了1600亿人民币。“我们在中国的发展速度要超过中国GDP的增长速度。”大野总裁说。之所以如此强势,是因为日立看到了中国在社会基础设施方面的巨大需求。从建设用建筑机械、到铁路中需要的信号、车辆,再到楼宇中需要的电梯,智能城市的电网建设等等,日立把社会基础设施设备与IT“融合”了起来,在中国开拓着市场。5年实现将近翻番的1.6倍增长,可谓雄心勃勃。
但是,日企面对着一个难以克服的问题。眼下80%左右的日本民众对中国持厌恶情绪,野田内阁也比较明确地打出了对中国推行“价值观外交”的政策,日本媒体对中国的负面报道要大大超过正面内容。尽管日本企业依旧在全力开拓中国市场,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日本媒体谈中国的成功时,有意将“中国”替换成了“新兴国家”,把机电企业在中国的成功,在中国的继续开拓,说成在新兴国家的成功和继续开拓新兴国市场。
这种成功和继续开拓,今后会向医疗设备、污水处理、节能环保等更深的领域迈进。在这个领域中,日企与中国本土企业基本上不构成竞争态势,只是存在着日本机电企业之间、日企与少数欧美企业之间的竞争,日企能取得较大的成绩。但是日本与欧美唯一不同的是,太多的日本媒体在专注于报道中国的负面,日本的一些政治家在拿上个世纪欧美玩剩下的价值观概念说事,这让本来在中国能取得更大成绩的日本企业,变得有些缩手缩脚。其结果是,和韩国、欧洲的机电企业比,日企今后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似乎难有大的提高。
不仅仅是机电企业,日本的数码企业、汽车企业等等在2011年度也都出现了大大小小的不少问题,亏损或者是利润大幅度下滑的情况比较多。日企利润率原来就不高,现在则更低或者出现了低于地平线的现象。
各家企业均有不少说辞。比如2011年3月11日的大地震、地震之后的电力匮乏、2011年7月开始发生的泰国洪灾、日元汇率的升值等等。再远一点的话,还可以追溯到2008年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的倒产引发的国际金融动荡,近一点的话,欧洲国债危机导致的欧洲经济全面下滑等等,国际局势对企业发展十分不利。
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认为日本机电行业出现的问题主要在产业转型上,地震洪水并不是绝对原因。
今天在中国购买电视时一定选择日系品牌的消费者还有多少?东芝(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桐山辉夫说:“信号模拟时代,各个厂家可以出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产品,最著名的厂家也主要集中在了日本。但到了数码时代,随着数码技术的统一,有相关零部件就能组装出电视来,品牌的作用相对减小,而价格对策更加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动。”采取零部件主要由日本厂家生产,设计由组装公司来进行,最后用日系厂家的品牌来推销电视的模式,在进入21世纪以后,已经不再发挥重要作用。夏普、索尼在电视事业上的亏损,主要来自这个方面的原因。在地震、洪水到来之前,夏普、索尼的电视事业已经危在旦夕,天灾的如期到来,只不过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已。
市场也开始逐步向液晶统一。松下等企业在等离子方面有着强有力的技术储备,但就是没有赢得市场的理解。花巨资建设的等离子电视工厂基本没有回收投资,便在2011年10月不得不停产。同时松下在并购三洋电机时,用去了6600亿日元,其中5180亿日元是收购三洋品牌的费用,但从松下最近发表的财务数字看,短短几个月三洋品牌的价值已经减少2500亿日元。话句话说,松下在收购三洋电机品牌上就多花了2500亿日元。如果是某些发展中国家的国营企业遇到这个问题,简单和政府说一句就算了,日本企业则需要向股东作出解释。当然这种解释让股东等听起来会感到非常的不高兴。
单晶、多晶的半导体原材料的投资是非常需要资本的。过去钢铁是产业的粮食,现在半导体在发挥着这个作用。大多数日企半导体企业在投资后,未能按计划收回投资,这让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http://www.china.com.cn/international/txt/2012-02/18/content_24667979.htm
(日文译文)http://japanese.china.org.cn/jp/txt/2012-02/17/content_24662959.htm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