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917日,索尼全球总裁平井一夫一脸晦气地出现在了记者面前。

 

原计划在20153月结束的2014财年里,索尼将实现500亿日元的盈利,但平井一夫这天对记者说,企业预计将最大亏损2300亿日元(约合21.4亿美元),到20153月底,企业不能拿到任何效益。而截至20143月的2013财年,索尼已经净亏损1284亿日元(约11.88亿美元)。

 

这让人想起2009年的日立。那时日立总裁来到记者面前,宣布企业亏损7873亿日元。不过当时日立总裁并没有平井一夫这样晦气,反而让人觉得似乎放下了肩上的重担。日立要从负的7873亿日元干起,用几年时间翻过身,走向盈利的新路。

 

松下也一样。今年4月,松下连续第二年亏损7000亿日元以后,研究部门出身的新总裁,调转了松下的经营方向,开始从家电向住宅电器用品、汽车零部件转变了,而且扭亏为盈的信心十足,计划到2015年实现3500亿日元的营业净利润。

 

现在,参加了索尼股东大会的投资者,并没有从平井一夫的发言中,听到什么鼓舞人心、让人看到希望的内容。

 

“非常失望。”不止一位股东从会场出来后这样对记者说。

 

1958年创业以来,索尼在2014年度首次对股东不能分红。这能让人不失望吗?日元汇率在安倍时代贬值如此迅速,索尼本该能沾一点光的,但除去日元汇率的因素,索尼依旧亏损。索尼今后向何处发展?公司似乎还在看不到任何光亮的地道里前行,而前面是否有出口,索尼的人也难以预测。平井一夫脸色难看,原因或就在这里。

 

 

 

连续7个财年亏损,

外来的和尚不会念经

 

平井一夫是在霍华德·斯金格退任后,于20126月出任索尼全球总裁的。

 

索尼在进入21世纪以后,经营一直不是很顺畅,数码家电虽然有广阔的市场,但这里已经不是日系企业一枝独秀的地方,韩国、中国台湾及中国大陆企业先后进入,让市场竞争从日系之间的同质同价竞争,向多样化发生了转变。性能价格开始拉开,日企开始从大众市场撤退,准备固守高端市场,但很快发现,即便是高端市场也难有日企一统天下的优势。

 

日系汽车企业同样面临着这个问题。日产是通过让雷诺公司卡洛斯·戈恩在1999年来主政,彻底改变了公司不死不活的状态,让日产重新进入到了盈利阶段。

 

也许是受此启发,2005年,英国出生的美国记者霍德华·斯金格开始就任索尼全球总裁。本指望斯金格能像戈恩那样让企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迅速走向盈利阶段,但实际上斯金格不是戈恩,也未能让索尼发生变化。索尼公司在斯金格时代开始溃败了。

 

“我在这里很难施展自己的才干。”日本《要素》杂志报道说,斯金格一年大概有几天会在东京度过。在东京他总会感到处处不如意。日产的戈恩则一年大部分时间待在日本,两者截然不同。

 

上任9个月后,斯金格将索尼45名顾问全部赶走。坊间推测这些做过董事、总裁的人,退休后也会待在企业里,让斯金格的命令很难推行下去。

 

用美国式的经营思路来管理索尼,斯金格大大精简了董事会,这里仅有索尼公司的4人和独立董事8人组成“精干”的董事会。比如为克林顿总统做过丑闻辩护的律师萨里格曼(女)便是独立董事之一。

 

“董事会的讨论资料要尽可能少,内容要尽可能简易。”萨里格曼说。

 

于是,在斯金格麾下的索尼董事会上,“你的提案具体有哪些意义?”这是董事们提得最多的问题。

 

但索尼原有的家底,渐渐用光。2008财年,索尼已经开始亏损。斯金格的董事会愈发要在软件上下功夫,生产、产品开发开始渐渐变慢。人们已经很难看到索尼有新产品推出。而后起之秀,美国苹果公司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索尼最擅长的业务领域,大大超越索尼了。

 

斯金格并未给索尼带来变革。在日产那里远来的和尚会念经,但索尼却不能复制这一模式。截至2014年,索尼连续7个财年亏损,2012年平井一夫从斯金格手里接到的是个烂摊子,斯金格不成功的改革到了平井时代,需要大刀阔斧地推进下去。

 

 

平井一夫的“新政”:

重归数码家电老路

 

不论是采访索尼员工,还是和索尼员工讨论问题,谈技术是他们的特长。很专业地谈企业里的具体技术、国际技术动向,尽管学文科的人可能不能全部听懂,但从他们的神气、语气中,总会让人感到很愉快。使用索尼的产品,也有同样的感觉,多少有些不同于其他日企的产品,时髦、神奇。

 

但现在这样的感觉似乎少了很多,更多的人会从苹果那里发现索尼的影子。苹果创始人乔布斯一生对索尼另眼相看,原因就在这里。不过现在的索尼在平板电脑、手机方面已经远远地被超越了。斯金格入主索尼后,这家公司开始更专注软件,如音乐、电影、人寿保险等等,虽然小有成就,在产品创意方面,已经开始慢慢落后。

 

索尼最需要的或许还是像前任总裁井深大、盛田昭夫、大贺典雄那样的企业领袖。不少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感慨,索尼现任全球总裁平井一夫,大概相当于斯金格二世,让索尼重振雄威的可能性不大。

 

普通日本人心目中,平井一夫是个在外国长大,对日本文化、习俗通过书本才有所知晓的人。平井一夫从小在北美长大,说英语更顺畅一些。上大学的时候,才从国外回到日本,进入国际基督大学教养系学习。

 

平井一夫毕业后也还是回北美工作,虽然进的索尼公司,但负责的是音乐娱乐方面的业务,他所熟悉的业务不在索尼的硬件上;虽然也做过信息网络方面的负责人,但业内人士将其视为对索尼最擅长的产品开发、生产并不十分熟悉的高管。

 

作为斯金格董事会成员之一,平井一夫看到了上届董事会的缺陷,从过度依赖软件,回归索尼硬件的研发生产。平井一夫相信索尼品牌的力量,要重新夺回失去的市场,他在这方面是有反省,也有信心取得成功。

 

在就任总裁后,平井一夫也曾狠抓电视、电脑、游戏机、手机等方面的业务,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效。过去一向在市场上难以露面的索尼手机,现在在中国市场上也能见到。从产品功能到性价比,中国消费者选择索尼的人不少。到日本市场上看看,这里本来三星就不是主力,苹果市场有限,索尼有大展身手的可能。

 

在电脑方面,过去的台式机、手提电脑在受到平板电脑的剧烈冲击,平板电脑能多大程度维持目前的增长态势,在今后日益加剧的智能手机较量中,各个企业的研发人员还看不清楚。

 

平井一夫对今后的研发及生产所做判断,似乎缺少了井深大、盛田昭夫那样的经营及技术背景,上任伊始,从修改斯金格路线做起,平井一夫也只能将业务重点调回到生产上,而此时企业周边环境已经发生变化。

 

横向对比看,日立走社会基础设施与IT融合之路,东芝致力于能源+半导体方面的业务,松下开始加大汽车零部件的生产。综合机电企业、重要家电企业均开始在过去业务之上寻求新的增长点。只有索尼在斯金格时代失去7年时间后,仍选择走回头路了。

 

 

索尼出路或在数码家电之外:

汽车?医疗?

 

“在智能手机方面,我们争取排到前三名,要与韩国三星、美国苹果为伍。”平井一夫在两年前发誓说。

 

索尼将与爱立信合资的企业索尼爱立信收归为自己的全资子公司,在智能手机方面要迈出坚定的一步。但是收买旧索尼爱立信品牌,让公司支付巨额费用,成为2014年度索尼巨亏的主要原因。

 

拥有索尼单一品牌的智能手机后,平井一夫突然发现自己的主要竞争对手并非三星、苹果,而是质量好、功能多、价格经济的中国手机。即便打败三星,索尼在国际手机市场上估计也不会有太大的占有率,想盈利就更困难了。今后索尼要把智能手机做得比中国更经济,恐怕以现在索尼的研发队伍、生产方式及销售手法,很难取得成功。

 

201471日,索尼电脑“VAIO”被卖出,电视事业也被分割了出去。“这天是索尼推出随身听35周年的日子。”索尼的老员工非常沮丧地说。索尼的随身听曾经风靡世界,在随身听之后,索尼推出过名片夹大小的MP3随身听,这个产品与苹果iPod比并不逊色,但索尼自己并未认真推广。至于时尚、价高的VAIO电脑、索尼液晶电视,更是拖累企业的沉重包袱,不卸下这个包袱,索尼就别想轻装前进。

 

向电视电脑手机转变的誓言,变成电视、电脑事业部被切割售出。平井一夫两年来所走的回头路,并未让索尼走出经营亏损的状态。

 

前两年因为做假账,医疗器械企业奥林巴斯处境非常艰难。20129月,索尼斥资6.45亿美元并购奥林巴斯,加上索尼现有的影像技术、CCD镜头生产技术,并合资成立的医疗业务公司,索尼试图借此找到一条新的出路。但并购奥林巴斯昙花一现,现在,在日本已经很少有人提及了。

 

其实索尼并未山穷水尽。同样是图像处理技术及镜头生产能力,索尼已经开始向汽车方面寻求新的机会。用索尼的车载相机专用CMOS形象传感器,在晚上倒车的时候,能在汽车内的显示屏上,比较清楚地看到车外的路况。“从201512月开始,我们将能大量生产这样的镜头,现在买一个这样的镜头需要1500日元(约100元),量产后能再便宜不少。”索尼相关负责人说。以这个价格为世界上亿台新车提供这款产品,并不是难事。

 

在医疗领域,索尼图像处理系统开始受到医生的青睐。比如20149月,索尼的细胞分析装置开始正式商品化。这种装置能将细胞增殖、变形、分裂的过程全部用图像的形式记录下来,在医学愈发需要用机械装备来进行治疗的时候,索尼的影像技术也有了新的商业可能。

 

也许索尼的新征途不在电视手机,而在数码家电之外的某个领域。平井一夫总裁该如何去修正企业今后的经营路线,他本人能否找到这条路,仍有待观察。

 

《中国经济周刊》2014-11-03

 

 http://www.ceweekly.cn/2014/1103/95947.shtml

话题:



0

推荐

陈言

陈言

269篇文章 8年前更新

现任日本企业研究院执行院长。1960年生于北京。1982年大学毕业后,任大学教师、翻译。1989—2003年在日本学习任教。曾任《中国新闻周刊》主笔、《经济》杂志主笔。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