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人民网 2012924

http://japan.people.com.cn/35469/7958231.html

 

 

  人民网924日电:野田佳彦在2012921日的民主党总裁选举中,以毫无悬念的压倒性多数票,获得了党内的支持,继续担任党首(第一大党党首也是内阁首相)。其他三位竞选人全部加起来只拿到了所有选票的三分之一左右,他们根本不是野田的对手。

 

  是否在10月解散议会,进入大选?野田首相没有说太多的话。只要他不解散议院,民主党就能继续执政,目前在野党很难将他赶下台去。

 

  野田首相也许会改造内阁,但民主党面临的“钓鱼岛”及“核电站”问题依旧不能解决。民主党内阁先在钓鱼岛问题上,通过“国有化”彻底放弃了中日间解决领土问题时使用的“搁置争议”原则,让中日关系已经进入到了衰退阶段;在日本国内,民主党内阁刚刚宣布在2030年实现“零核电”计划,很快又取消了这个说法。不论在外交还是内政上,民主党内阁已经失信于国内外。

 

钓鱼岛失去了“搁置争议”原则

 

  对于中日关系为何在建交40年时出现突变有多种分析,但有一点特别值得注意:民主党内阁不承认“搁置争议”原则,最终要通过“国有化”来彻底解决钓鱼岛问题。

 

  有一种观点认为,是民主党没有充分向中方解释“国有化”内含,导致中日之间出现了很大的误解,这个误解是现在中日关系倒退的主要原因。

 

  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今年77日,野田内阁已经决定采用“国有化”来解决钓鱼岛问题。之后8月派外务省副大臣携野田首相亲笔信来中国沟通,与中国外交方面进行了长时间、多方面的谈判。日方意图与中方态度,双方外交界都非常清楚。99日在俄国,中日两国首脑之间有短暂的会谈,各自态度也都十分明了。到了911日,野田内阁按预定方针正式购岛。从此时起,中日关系开始出现大倒退。

 

  人们注意到,此次中日双方在争论最为激烈的时候,均没有谈《中日渔业协定》。

 

  中日建交后,先于1975年签署过一份《中日渔业协定》,以后在1997年签署了一份在20006月生效的2000年版渔业协定。从日本水产厅发布的资料《日中渔业协定之概要》上看,其中非常具体地规定:“维持北纬27度以南的协定水域中现有的渔业秩序。”而钓鱼岛正好在27度以南,协议谈的内容该是指钓鱼岛。

 

  原外务省国际情报局长孙崎享在其《日本的国境问题》(筑摩书房,20115月初版,20129月第6次印刷)中,对中日渔业协定做了一些解释。“2000年版的日中渔业协定明确规定尖阁诸岛(日本对钓鱼岛群岛的称呼)周边属于渔业协议的范畴,双方各自取缔本国的渔船。”(84页)。在孙崎看来,2010年日本方面直接逮捕中方渔船船长,明显违反了中日渔业中各自取缔各自渔船的协定。

 

  其后,野田内阁借用石原慎太郎炒作“购买钓鱼岛”,迅速拿出“国有化”对策,这实际上延续了在2010年处理钓鱼岛问题的方法,是坚持认为“日中之间不存在领土问题”。让中日之间相安无事的“搁置争议”原则消失后,两国关系顿时开始紧张起来。

 

  在日本民主党内阁不承认“搁置争议”原则以后,旧有的渔业协定内容也就不再为中日双方所瞩目。中国需要对钓鱼岛宣示主权,日本则集中其国内主要舰艇去了钓鱼岛。18日以后,很多日本媒体用“一触即发”来表现中日关系。从日本媒体使用的这些词汇看,中日之间建交后四十余年的信赖关系已经危在旦夕。

 

瞬间即逝的“零核电”政策

 

  今天的日本,每到周五晚六时,便有数万民众聚集在日本国会及首相官邸周边,呼吁废除核电站。多的时候能有二十万以上的民众参加游行,但在日本媒体那里,这种游行的新闻性,绝对没有中国某个地方城市发生的十几人到数百人的涉日游行重要。大多数时候,日本媒体没有报道其国内的反核电游行,报道的时候,篇幅非常有限。

 

  但是,核电去留是日本民众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民主党不得不做出自己的决定。从9月中旬开始的民主党党首选举看,野田等四名候选人都打出了在2030年前后“零核电”的政策目标,民主党也在914日正式公布了党的 “零核电”方针,但没过几天,便于920日宣布推迟实现相关政策。民主党开始时希望宣布零核电来取悦于选民,但在经济界的强烈要求下,旋即收回相关政策,让人觉得该党很不严肃,出尔反尔,失信于民。

 

  今天的日本民主党内阁在钓鱼岛问题上采用不承认“搁置争议”原则,一意按其既定的国有化方针走下去,彻底改变了稳定了40年的中日关系。在核电问题上,民主党的“零核电”政策尚未等到民众的欢呼,便已经被撤了下来。零核电的推出与撤销,均未获得日本经济界的首肯,民主党与经济界的关系也愈发疏远。

 

  不论外交还是国政,民主党内阁已经失信于日本国内外。

话题:



0

推荐

陈言

陈言

269篇文章 8年前更新

现任日本企业研究院执行院长。1960年生于北京。1982年大学毕业后,任大学教师、翻译。1989—2003年在日本学习任教。曾任《中国新闻周刊》主笔、《经济》杂志主笔。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