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新快报》2011-07-14

http://epaper.xkb.com.cn/view.php?id=709047

 金钱、地位、生活的不稳定等在大灾难面前又算得上什么?生命脆弱,人生苦短。 

今年的日本给我的印象,用一个词来形容,该是年初菅直人面向全日本发表的演说中提到的“建设最小不幸社会”一词。没有政治家会提出这样一个政治口号,但菅直人提出来了。 

说他是有忧患意识也好,乌鸦嘴也好,反正说完不到三个月后,日本就发生了那场震惊世界的大地震、大海啸,然后是核电站事故。这样的日本似乎前途灰暗,能把不幸限制在“最小”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周围的朋友,三四十岁的人有很多人未婚。3月11日大地震那天,东京也有很强烈的震感,轻轨与地铁全部停运。一个姓田中的朋友,花了三个小时步行来到交往了数年的女友家里。女友打开房门,两人泪汪汪地都在想一件事:我们该结婚了。金钱、地位、生活的不稳定等在大灾难面前又算得上什么?生命脆弱,人生苦短。

地震后,日本想结婚的人突然多了起来。四个月来,各大百货公司基本没有哪些商品销售额能超过震前,但唯有订婚戒指非常畅销。日本订婚戒指的讲究在于价值要与准备结婚者的收入高低成正比,基准是一枚戒指至少得花去一个月工资,不是个小数目,但不少百货公司居然上报订婚戒指销售量比震前高出15%,还有一家百货公司称高出了四成以上。

很多人在准备结婚。尽管余震不断,不知道哪一天,已经脆弱不堪的福岛第一核电站反应堆就会在余震中彻底坍塌——这不是凭空的担心。但即便是在核辐射威胁的笼罩下,日本人,至少是东京人,很快就习惯了这种沉郁的社会环境。

虽然号召着要节电,可以衣着清凉去上班,但女人还是冒着被汗水弄花眼线的危险精心化妆,男人也坚持西装革履去上班——顶多是不再打领带了。东京看上去没有什么变化,从依旧拥挤沉默的地铁车厢里握着扶手的那些手上,也看不出是否有更多人戴上了那一枚定下终身的戒指。

我仍有不少日本朋友最终没有立即结婚。看着他们和男友或女友卿卿我我,却又不肯谈婚论嫁,总有点儿想不通。

日本内阁府不久前公布了2010年版的一项国际比较调查结果,该调查中在分析结婚或男女同居的必要性时,问到经济收入是不是结婚或同居的先决条件。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各国的数据很不一样:表示同意的人在法国15.5%,美国36.9%,但在日本的认同比例却高达53.4%,韩国则是67.2%(调查范围在经合组织成员国内,所以不包括中国)。

本来早在二十年前,日本法律就已经明确规定男女同工同酬,但女性结婚后回家做主妇的社会习惯并没有变。有了孩子以后,养育孩子的主要责任在主妇那里,男人需要更加拼命地工作,这个传统也没有变。能否托付给这个男人养活这个女人?实在是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毕竟能否在经济上自立,对于在经济上连续失落二十年,职员工资收入不断下降的国度里的男女们来说,实在太难下定决心了。

大学毕业后在企业中工作了十年的人,现在面临着却是更加不稳定的工作环境,虽然三十多岁了,就算是买好了订婚戒指,却依旧不能下定决心结婚。

尽管订婚戒指畅销,但却并不见朋友们先后结婚。最小不幸社会中的“不幸”现在没有太大的改观,日本的“不婚”问题解决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话题:



0

推荐

陈言

陈言

269篇文章 8年前更新

现任日本企业研究院执行院长。1960年生于北京。1982年大学毕业后,任大学教师、翻译。1989—2003年在日本学习任教。曾任《中国新闻周刊》主笔、《经济》杂志主笔。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