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新快报》2011-07-07

http://epaper.xkb.com.cn/view.php?id=707152

 

京沪高铁的开通,居然也在日本掀起了一阵舆论风暴。

 

一向以反对向中国出口新干线技术的东日本旅客铁道公司的总裁山田佳臣在日本媒体上愤愤道:“新干线技术是(日本)国内厂家与旧国铁的技术人员长期流汗流泪得到的一个成果。”言外之意是现在中国的高速铁路做得比日本要快,车辆比日本要舒适,肯定盗用了日本的成果。也知道说话要负责任,山田不敢直接对华发难,但在责怪日本企业上,他还是显得气势如虹。

 

但是,长时间向中国出口相关技术的德国会埋怨西门子公司吗?法国会把阿尔斯通公司当成了卖国贼吗?加拿大会狠批庞巴迪公司吗?日本对京沪高铁的反应乍看起来显得很奇怪,但这也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造成的:似乎中国有了京沪高铁,便挑战了日本的新干线技术垄断,特别是速度上超越了日本,让日本技术专家特别没有面子。他们会认为,如果时速比日本慢,那肯定是抄袭了新干线技术,而且做得不好;但速度比新干线快,那不仅是抄袭了新干线,而且还有很大的危险。

 

所有在日本生活、能读懂日语的中国人,恐怕从来没有见到如此猛烈的民间攻击。一个朋友在1日用日文写了一篇介绍京沪高铁、并希望日本企业今后加大参与中国国家项目的稿子,发在日本的网站上。编辑在文后加上了一个提问:你觉得今后日本是否还应该参加中国的经济项目?结果短短几天,上千人回答问题,其中82%的人居然给出了否定的答案。朋友莫名其妙,反复阅读了几遍自己写的文章,并没有找到一点可能引发这种莫名愤然情绪的地方。

 

笔者注意到的是这样一个背景:京沪高铁通行的前一天,6月30日,日本专利厅发表了对最新专利申请情况的统计,显示2010年日本申请的专利为34万件,比上一年减少了1.1%,日本连续五年申请专利的数量在减少。

 

同一时期,美国的专利申请数量为49万件,中国为39万件。中国在过去10年里,申请专利的数量增加了将近8倍。“日本和10年前相比,总量减少了15%。”专利厅对传媒承认了这一点。

 

技术革新的衰败在日本能看得特别清楚。走进这里的电器产品量贩店,会让人难以相信这里还是日本。iPad、iPhone等数码产品会首先映入你的眼帘,因为这是日本卖得最好的产品。日本电脑商、日本手机商去哪里了?便宜点的东西便是三星等等外国产品,只有高不成低不就的产品,则是我们过去特别熟悉的那些日本厂家。

 

“除了埋怨外,我们还能做什么?”一位长期从事中日经济交流的老者这样说。那是一种在技术革新的能力衰退、政治局势非常混乱、民众失去了努力目标以后,自然而然地出现的失落与愤懑,是无奈之后最先能表示的反抗。京沪高铁恰好在这个时候通车,已经意识到自己短处的邻居日本因此格外敏感。也许这里的埋怨将更深更长期地进行下去。

话题:



0

推荐

陈言

陈言

269篇文章 8年前更新

现任日本企业研究院执行院长。1960年生于北京。1982年大学毕业后,任大学教师、翻译。1989—2003年在日本学习任教。曾任《中国新闻周刊》主笔、《经济》杂志主笔。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