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转发

日本经济:还要失去多少年?——五问核“难”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陈中小路 实习生 徐燕燕
《南方周末》2011-03-17

已经失去了二十年的日本经济,复苏的脚步刚一迈出,即被罕见的灾难打断。倒退,还是借重建前进,恰如飘荡在福岛上空的核辐射,现在还看不清楚。

日本央行史无前例地向金融市场注入创纪录的近30万亿日元,仍然拉不回自由落体的股市走向,日经指数3月15日创下史上第三大跌幅;而世界各大机构不断更新研究报告,对灾难损失的评估已从最初的“不到日本GDP的1%”一路提升到3%、5%……乃至20%。

截至发稿时,福岛核电站仍时有火情,日本经济中心东京一带,核辐射水平也大大超过了正常值。如今,核电问题已成为横亘在日本经济灾后复苏前的最大变量,在目前情况下,轻,可致日本灾后电力供应的紧缺持续数月;重,则可能大片国土无法重焕生机。

本报采访的多位专家坦言,日本即便短期内顺利度过核电危机,往后还可能面临债务问题和政治危机的严峻考验,可谓步步艰难。不过,乐观者则认为,如果各种问题应付得当,或许可以通过重建提振长期低迷的日本经济,甚至可以对以往保守的政治经济体制寻找到改革的突破口。

观点

●陈功 中国安邦咨询公司首席研究员

日本人为什么能够在大灾大难面前表现得如此镇定?这与他们的信心有关,他们对国家有信心,对处理这场危机的人有信心。虽然平时大家大骂政客都很起劲,但在关键时刻老百姓却对政府的作为表现出了极大的信心。

日本社会的高度有序,反映出日本文官制度的两大特点——独立性和有效性。这表现在文官系统有独立运作的精神和专业运作能力,他们不因政治人物的更替而忽略基本职责,更不会因此而降低他们的服务水准。这个系统对于日本社会的稳定运行是极为重要的。

●焦必方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这次重灾区宫城县是日本的农业大县,日本虽然农业现代化程度高,但由于劳动力老龄化,农业接班无人一直是个话题。灾后,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将更加突出。

日本历来对农业有较多的补贴,多到城市里都有争议,而日本政府一直强调的是提高粮食的自给率。地震后日本粮食自给率方面的目标,则可能会受到冲击。

(南方周末记者陈中小路采访整理)

1、核泄漏的经济影响有多大?——现在的关键就是核问题。

●张季风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经济室主任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核问题。

如果核电站问题抛开,可以说这次大地震大海啸,对日本整个经济影响很有限,因为东北是日本落后地区(重灾的三个县GDP占日本的5%),而发生海啸的又是东北最落后的地区。

但如果核电站泄漏得不到控制的话,对日本经济可能是毁灭性打击,现在还不能排除这个可能性。

万一发生极端情况,波及多少地区?参照切尔诺贝利的先例,那是一千多平方公里,这要放日本,全国都给波及了。前苏联地方大,不行我就放弃这个区域,但这对日本来说问题很严重,如果大范围的国土遭到污染,后果不堪设想。

●孙立坚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现在关键就是核辐射的情况。

如果核电站问题可控,那么这次地震对日本的打击没有1995年阪神大地震严重,当时日本半年就摆脱了危机,经济花了一两年就恢复起飞。

但如果核电站的问题很严重,生产环境彻底破坏,大量人群外挤,大迁徙,会带来日本其他地区的生活和工业成本大大增加,这就不得了,毕竟日本的国土本来就狭小。

已经可见的核电问题,短期内至少造成日本30%的电力供应缺失,波及灾区之外的整个日本供应链。而且因为日本在全球产业链的上游是占强的国家,这种特殊的角色,会扰乱全球生产节奏,即便有别国替代,也需要时间消化,这也是目前全球股市和大宗商品大跌的原因之一。

2、日本的核电方向会不会改变?——核电是日本目前最好的选择。

●王少普

上海交通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

核电是目前日本一个很尴尬的政经问题。首先,日本的核电方向不会变,也没法变,核电是日本目前最好的选择。

日本一直以来的目标就是要减少化石能源发电,由于其资源匮乏,这种发电模式依赖进口,是日本所不愿见的。但与此同时,这次核辐射泄漏的事故,又加大了舆论、民众对核电的恐慌和反对,所以政府面临一个如何解释和应对的问题。

另外,此次地震暴露了日本核电设施老化的问题,核电设施的更新,又是一笔巨大的资金。而且解决这个问题还交织着民众和部分在野党反对核电呼声的增加,以及大规模的更新所涉及的预算怎么通过。菅直人政府必须在这个夹缝中穿过。

●郭定平

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

核电问题是现在政府面临的重大棘手问题。一方面危险很大,处置必须非常谨慎和消耗时间,另一方面在这个等待过程中,必须消除民众的恐慌。

现在,我们能看到是,政府信息披露的频率是很高的,但是披露的是否充分和是否准确,现在还没法判断,必须假以时日观察。

菅直人内阁现在关键就是要应对得当,争取民众支持,一旦有些敏感问题处理不善,就会被在野党抓着把柄穷追猛打。

3、高度负债下,灾后重建是否会导致债务危机?——现在日本的财政状况,是发达国家里最差的。

●王少普

日本经济长期低迷。地震前,日本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债台更为高筑,是战后负债最严重的时期。因此,灾后重建的资金成了日本要面临的尖锐问题之一。

要解决资金问题,继续发行国债是一个途径。而另外一个渠道就是把日本民间投资在世界各地的游资吸引回来投资重建。过去因为日本经济的低迷,以及日本的利率极低,这些资金一直在中国、印度、东南亚等地寻求投资机会。还有就是寻求国际合作,吸引投资。

长期来说,救灾以及重建所带来的房屋、交通建设等基础设施和电力恢复等刚性需求,可以扩大内需,对经济有刺激作用。

●张季风

如果核电站泄漏不出大问题,灾后抢险的阶段一过,就开始进入复兴重建阶段。日本可能就要发行国债,扩大公共投资,这是必然的。

现在日本的财政状况,是发达国家里最差的 (日本国债是GDP的200%,而警戒线为60%),所以再去增加债务负担,肯定会制约今后经济,引发一系列风险,比如利率上升,大量失业等。

大灾之前,利率提高一两个点还可以承受。大灾后,如果利率从现在的几乎为零提高到10%,那些背负住房贷款的人就没法生活,整个就要破产,这就会给社会带来很大影响,所以到时候关键就要看日本怎么把握这个度。

●杨伯江

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在全球资金链的控制之下,日本的债务问题不太可能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因为,日本“不差钱”,它的GDP比GNP要小很多,它在海外拥有众多的投资企业和收益,如何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把这部分资金纳入震后重建,是当前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如果这方面做得好的话,这也会是日本重建资金的一个重要来源。

●孙立坚

如果核辐射问题不严重的话,那么灾后重建反而可以解决日本的内需和就业压力。

现在不像上世纪90年代。那时日本的泡沫经济破灭后,很多大的金融机构出了问题,政府被迫注资,后来这些大金融机构也没能创造很好的业绩,日本现在的高额赤字就是这么来的。但这次不一样,这次是家园重建,会带动一些产业,扩大内需,这就不那么糟糕,会带来经济增长效应。

财政赤字中长期会使日元贬值,但贬值对日本来说太重要了,他们主要靠制造业吃饭,出口竞争力是很重要的。

当然,如果核电站真出大问题,我们今天谈的都太乐观了。

4、灾难将如何改变日本的复苏之路?——东北的工业化之路、日本的新经济战略实施被打断。

●王少普

日本的财政赤字已经到了冷战后最严重的地步。为了解决入不敷出的问题,地震前,菅直人提出了税制改革,其重要内容是增税。但地震一来,灾后重建时很有可能要对灾区实施减税政策,日本的税制改革势必推迟,给日本经济复苏带来负面影响。

菅直人还提出新经济成长战略,包括扩大亚洲出口,通过财政和产业政策的结合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挖掘民生领域的商机(比如养老产业医疗产业)。但地震后,扩大出口受限于产能破坏,而后面两点所依托的政府的资金支持,也会有一些分流去救灾,因此新经济成长战略的落实,肯定会因为财政困难而有所迟延。

●孙立坚

正当东北成为新的生产基地刚开始投资发展时,地震来了。

受灾严重的东北地区,过去一产比重比较大,比如宫城就是农业、渔业大县。金融危机后,为了促进东北经济发展,政府拿出很多优惠政策,引进索尼、丰田这些企业进去投资,试图利用东北土地和人力价格相对便宜这个竞争力,在国内建立健全的产业链,而不是把制造业全部放在国外。然而,这次灾难打断了这一进程。

现在突遭地震,日本刚刚开始的经济复苏又被打回去了。

因为老龄化少子化,日本国内市场需求根本不能解决日本这么大的生产能力,所以必须出口。不像瑞典那种小国经济,可以自给自足。要出口,就必须提高企业竞争力,在几大领域不断创新不断升级。

当时民主党为了把自民党推下去,批判自民党的政策只围绕企业家和精英层,而他们则向日本国民承诺了很多做不到的事情,比如提高民生,高福利支出等。但自民党的理念是,如果连这些企业家都不存在,企业靠补贴发钱给百姓,那这个国家是没有活力的,这个理念我是认同的。日本这个国家必须要有创造力,日本制造业大国的地位不能撼动。

如果不是金融危机,日本这种做法已经成功了,慢慢挣钱,钱还给政府和金融机构,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慢慢好转。这在2005年已经表现得很明显了,如果顺利再过几年就能恢复资产负债表,但问题是,出口刚开始带来巨大利润的时候,金融危机来了,日本又往回走,现在更是雪上加霜了。

5、大灾能否推动日本的政经体制改革?——过去“失去的二十年”,并没有给日本带来政治经济体制的彻底反思和变革。

●孙立坚

日本有一个非常独特的政治特点,是其官僚体系。

不像美国是精英领袖,奥巴马在任的时候一套班子一套措施,总统换人了班子和政策也跟着换。日本不一样,日本是内阁下面有一套官僚体系,从来不随内阁的变化而更替,长期与企业精英和金融大亨捆绑,不管党派怎么换,日本经济不会纯粹因为政治动荡而出问题。有“反官僚先锋”之称的菅直人上台时,想学美国,压倒官僚体系,但官僚体系非常厉害,打不掉。

●陈言

日本企业研究院院长

这次日本地震海啸后的核电事故,是日本政治经济长期积弊的体现。

在过去的十几二十年里,尽管日本被认为是“失去的十年”乃至二十年,但其实是处于一种制度疲劳阶段,高速经济增长的停滞,并没有带来政治经济体制的彻底反思和变革,整个国家仍处在过去成功的惯性之下。

即便是2009年自民党下台,民主党上台,被寄予改革厚望,但从最后执政情况来看,还是沿袭自民党保守的做法。

归根结底,日本之前作为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强大的技术能力,人民有较高的生活水准,社会也很稳定,他们一直是生活在这个环境之中。这些年,中国、印度、俄罗斯的崛起,对日本来说,都是不愿意承认的。在他们的世界里,仍然相信美日同盟才是世界的中心。

这也是为什么长期以来,有着成功经验的日本,在一个没有较大危机的社会里,一直在政治经济问题上态度保守。

因此,这次地震是否会成为一个触动全面变革的因素,值得观察。

话题:



0

推荐

陈言

陈言

269篇文章 8年前更新

现任日本企业研究院执行院长。1960年生于北京。1982年大学毕业后,任大学教师、翻译。1989—2003年在日本学习任教。曾任《中国新闻周刊》主笔、《经济》杂志主笔。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