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专访《中国影响》作者柴田聪
 
陈言
 

http://cn.j-cast.com/2011/02/10087869.html

  日本大使馆经济部参赞柴田聪(SHIBATA Satoru)大概是使馆非常活跃的外交官之一。他是来自日本财务省的官员,是经济政策方面的专家。在北京众多的聚会场合都能见到他的身影。有时是社科院的学术讨论会,有时则是和中国政府相关对口机构的会谈现场,更多的是在金融方面的聚会上。

   柴田参赞2008年6月来中国工作,见的机会多了,便让人觉得他是外交官,在为外交奔波。想想也是,中日两国间的大事其实还是经济。2010年中国GDP规模超过日本以后,日本国内有着种种的议论,作为来自财务省的日本驻华使馆参赞,需要对日本做出一个解释,也需要在中国向中国说明日本的立场。于是有了四处奔波的柴田参赞,也有了他谈中国的《中国影响》(2010年10月,日本中央公论新社,298页)。

   2011年1月24日在日本使馆新闻文化中心,《瞭望东方周刊》记者专访了柴田参赞。 

是“日落”还是“良机”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   我们在日本的书店里能够买到的杂志,无一不在谈中国。“被中国超越”“日落”是很多日本杂志这几个月来的主弦律。

柴田聪:   日本国内的确有种“闭塞感”。不少人觉得日本被中国超越了,是日落了,并由此而感到非常的悲观。他们不知道中国有位国家领导说过另外一句话,他说:“日本太幸运了,在自己完成了经济增长后,周边国家开始进入增长阶段,而中国完成增长后,我们能找哪个国家来支持中国的稳定增长呢?”

   所幸日本有中国这样的邻国。我们有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中国经济的崛起是历史给日本提供了最佳良机,我要说的是,中国今后维持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这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不为了别国,就是为了日本也该期盼中国经济继续稳定增长。

记者:   好在在东京车站的几家大书店里,都能在比较显著的位置看到柴田参赞的著作了。

柴田:   总的来说日本很多从事中国方面工作的人开始关注我写的《中国影响》,在《朝日新闻》《读卖新闻》及我的家乡《岩手日报》上,均刊登出了很大篇幅的书评,在其他杂志上也有不少书评栏目专门介绍了这本书。

记者:   柴田参赞把“良机(Lucky)”换了个说法:“中国影响”。你并不赞成用“新兴国家增长论”“亚洲经济增长中心论”这些泛泛的说法来解释中国经济。

柴田:   是的。如果按新兴国家增长论来看中国的话,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9.1%,而俄国、巴西为负数,印度也不过就是5.7%,怎么能解释得通?用亚洲经济增长中心论来分析的话,09年日本是-5.2%,韩国勉强维持了正的增长,其他国家也很低。这样的分析方法显然不足以说明问题,我们可以认为是中国经济在支撑亚洲经济,而不是亚洲经济有多么大的增长动力。

   我们需要一种能够解释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方法,我自己给这本书起了个“中国影响”的书名,希望能够找到解释中国经济能够在这几年保持增长的原因。

“政经一体系统”

记者:   用经济学的方法去分析中国的这些年的数据,似乎已经难以解释清楚中国发展的原委。柴田参赞在《中国影响》一书中开始更加重视中国的国家制度。

柴田:   我来中国以前一直在财务省工作,政策或者说制度是我关心的重点。来到中国后,发现中国制度与日本有很大的不同。虽然国家处在的发展阶段不同,会在制度上有一些差异,但我还是觉得中国的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这一轮的经济发展。

记者:   你是怎么分析中国发展模式的?

柴田:   我认为让中国具有独特的决断力、机动力、实行力的原因,在于中国实行“政经一体系统”。2008年雷曼冲击到来后,这个经济运营机制迅速启动,让中国以最快的速度消减了危机的影响。

记者:   可惜你的分析方法目前在日本还没有成为主流。

柴田:   这大概是因为中国与日本差别太大,在世界经济中形式独特,这些超出了普通日本人的想象。也正是由于在理解上存在太多的困难,往往让很多人对中国要么是劈头盖脸地批评,要么就是有种厌恶感,也有不少人对中国有偏见。我更多地希望人们能通过我的书,对中国有准确的理解。

话题:



0

推荐

陈言

陈言

269篇文章 8年前更新

现任日本企业研究院执行院长。1960年生于北京。1982年大学毕业后,任大学教师、翻译。1989—2003年在日本学习任教。曾任《中国新闻周刊》主笔、《经济》杂志主笔。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