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日系零售业在中国各大城市的销售额增长不算快,但并未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中日岛争及中国部分地方城市发生了对日系超市的打砸抢,未成为影响日系零售业销售状况的重大原因,但如何在中国市场中取得长期稳定的发展,日系零售业内心忐忑不安。
 

图片
 

 

 

    从对北京、上海、成都等日系零售业企业的调查看,岛争并不是影响日系零售业销售的最重要因素。日系零售业成熟而且严密的管理体制、对商品的评价方式、直接从日本进口或从日企厂家进货的商品特点,与中国中产阶层追求的消费模式比较吻合,在有可能因为岛争问题减少销售额的外部环境下,能获取等同或略大于前些年的销售成绩,难能可贵。
 

    以日系流通企业横跨中国主要城市的销售态势,目前出现了各地销售状况不尽相同的结果。地区间的消费模式的不同,与日系企业在日本熟悉的销售模式(全日本基本处于相同消费阶段),有较大的区别。2008年,中国沿海城市受到雷曼冲击的影响,消费速度减慢。但此时内陆部分市场转向活跃,日系企业对此估计不足,应对也明显不大到位。当汽车市场迅速膨胀起来时,本来这是日系零售业迅速为购买轿车的中国消费者提供商品的最佳时机,但出于对世界消费热减退的宏观判断,未能及时评价中国的消费热,丧失了一个很好的拓展机会。
 

    中日关系中,2010年的撞船及2012年的岛争,让日系汽车的销量受到了一些影响,但用于家庭的日系品牌产品,因为有不张扬的特点,在华销售并未出现明显的减少。超市内日本品牌餐饮业的销售数字同样说明了这一点。日系超市的销售量也未明显减少。
 

    目前日系超市等面临的问题是,日本能维持20年到30年的销售盈利模式,在中国仅有数年的周期,市场变化速度极快。按日本经济走过来的路途看,先是超市取得发展,接下来有购物中心的兴盛,其后则会出现综合购物中心,从超市到综合购物中心大致有50年的发展历程。但是,这中循规蹈矩的发展模式,在中国完全变了摸样。中国在还有超市机会的时候,一些消费者已经开始青睐综合购物中心。快速、跳跃型的发展方式,让部分日系零售业感到难以适应,原有的推进计划难以应对今天的中国市场。
 

    2005年北京发生渉日游行时,街头拍照的人大都拿着佳能相机。但到了2012年,我发现主要是三星手机、苹果手机及中国国产手机成了拍照的主流。我们能销售的日本产品,还有哪些是中国必不可少的,思考这些问题时,让我特别的忐忑不安。”一位日系超市的高层说。
 

    十年或者是十几年前,日系零售业的销售手段在中国很具有先进性,但现在像三星手机取代了佳能相机一样,中国市场承认日系的技术先进,但不认为非日系不可。
 

    “再过10年,中国的市场规模从目前的500万亿人民币发展到1000万亿人民币的时候,规模和美国大致相当,是日本的两到三倍。这里是个巨大的,能够看得见、想象得出的市场,但又是日本企业难以应对的市场。中国市场该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这个转变对日本来说是个很好的机会。”一位日系零售业的高管说。不过太多的日系零售企业在日本的总部,此时更愿意看好越南、缅甸的市场前景。“对于构想一个全新的在华销售体制,我们已经力不从心。”日系零售业高管感叹地说。

话题:



0

推荐

陈言

陈言

269篇文章 8年前更新

现任日本企业研究院执行院长。1960年生于北京。1982年大学毕业后,任大学教师、翻译。1989—2003年在日本学习任教。曾任《中国新闻周刊》主笔、《经济》杂志主笔。

文章